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之下,一定要保持积极心理和自我调适

福建中医药大学   丁闽江
 

近段时间,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不断发展,相关的各种信息无不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面对这场来势凶猛且充满未知的疫情,社会大众多少都有些恐慌、焦虑、紧张、担心等情绪,如果您也出现了这样的情绪,那我应该恭喜你,因为这是正常人的正常心理表现,是人类面对危险所激发出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正是有了这些情绪的表现,我们才更加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如何不让自己受到伤害。当然,也有一些人因为个性、认知方式、处事原则等原因不能正确的看待这些事情,逐渐表现出了过度的担心和恐慌,整日提心吊胆,甚至产生了情绪低落、焦虑不安、强迫、失眠等情绪症状,总是感觉身边到处都充斥着危险,这时你的心灵可能生病了。

那么我们如何让正确的看待这件事呢?我们有什么样的心理调适方法呢?心理咨询师来教你几招吧!


  1

 疫情之下,我看到了美好


1.疫情之下,我体验和认识了焦虑。

疫情之下,大部分的人都有焦虑情绪,这是正常的心理表现,是提示你保护自己的信息,是人类生存的本能。其实,焦虑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它是我们的生活小助手、小伙伴,不妨大家利用这次机会去深刻体验焦虑的积极意义,认识它,觉察它,学会与它相处,以便以后大家在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很好适应,这不得不说是我们成长的一次机会。

2.疫情之下,我们感受到了大爱。

我们的白衣天使面对生死考验,毫无畏惧,逆势而上,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大爱,也正好通过这次事件,让我们更加懂得尊重医生,重新审视医患关系,为今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注入爱的能量;我们也看到了武汉人民的大爱,为了大家的健康,他们选择留在家里,选择孤独;我们也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更看到了国家的强大,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疫情之下,我们深刻体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规律,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要思考的问题。通过这次疫情,我们每个人都会更加懂得尊重自然,爱护环境,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这难道不是积极的一面吗?

4.疫情之下,亲情流动。

平时因为离家远不能好好和家人聊一聊的正好有机会多和家人说说话,即使你们彼此之间不说话,但难得可以这样与家人在一起,大家各干各的也会觉得“你在我在”,彼此都会很温暖;你在给父母讲解相关知识、劝他们戴口罩的过程都是很好的交流机会和改善亲子关系的良好时机。

5.疫情之下,我们给自己休个假。

因为这个事件,你可以选择不走亲戚了,不用见那些你本来就不想见到的人,也免去了被七大姑八大姨“灵魂拷问”的烦恼,这难得的清闲时光你可以自由去安排它;这个时候与其终日期盼钟南山院士“让你动”,不如反被动为主动,将大把的时间好好利用起来,大家可以趁此机会多看看书、刷刷剧、看看网课,来一次彻底的身心放松;平时因为工作、学习太忙顾不上的事情这个时候就可以好好尝试一下,说不定趁此机会“闭门修炼”一番,你又可以get到一些新技能哦。


  2

 疫情之下,保护自己及家人是最大的心安


1.做好基本的防护是最大的心安。

尽量减少聚集性的活动,少出门。现在的你可能已经开始有所抱怨,好不容易放假回家不能找小伙伴们玩,只能宅在家里,大过年的连走亲访友都成了高危行为,这些与你原本的假期计划可能不相符,但是特殊时期,为了自己和亲人朋友的健康安全,你应该做出正确的选择。即使要出门也要避免去人群聚集处,戴口罩、勤洗手这些老生常谈的话想必大家都应该明白且做到了,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当你做好这些基本防护之后你的心理就会感觉到安全,心理安全了,你的情绪就平和了。

2.如何让父母“听话”。

“上联:90后让70后戴口罩。下联:70后让90后别熬夜。横批:谁也不听”“让父母戴口罩比当初他们逼我们穿秋裤还难”。请问你们家有这样“不省心”的大人吗?

这次疫情中,年轻一代面对快速传播的信息做出了更加敏感的反应,然而一些长辈却仍体会不到严重性,对儿女子孙的叮嘱与关心不当回事。如果你的家庭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不要烦恼。首先很多大人对疫情的严重性也许还不了解,但你的关心却会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与成长。其次,在这之间其实也体现了有关“代沟”的问题,或许与其你生硬的告诉他们外面很危险要戴口罩,不如尝试用他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向他们传递相关信息,比如编辑类似“惊!钟南山证实这种方式抵御新型肺炎简单又便捷”“朋友圈传疯了,今年过年云聚会才是最好的拜年!”等口吻的信息发送给父母,可能会更加吸引他们的眼球。或者打感情牌:“我这不是怕你生病吗,如果你生病那我多担心啊,你倒下了我们家可怎么办啊。”

年轻人平时玩手机、刷微博、看视频的时间更多,消息的流通在这群人中也更加快捷,你可以在看到之后及时分享给长辈并且耐心的与之进行一些讲解,一起关注疫情现况。屏幕前的你不要因为长辈对你的关心置之不理而愤怒或难过,就像你有时候不理解父母的唠叨一样,请给彼此一些互相理解的时间,也要注意沟通的方法与态度哦。要知道哦,这也是你们改善亲子关系的最好方式和最佳时间。


  3

 疫情之下,情绪调节有妙招


1.适当控制自己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关注。

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是不是这样的:每过十分钟就要刷新一下新闻,看看现在感染人数新增多少了,新增死亡病例有多少。现在的年轻人又特别喜欢睡前玩一会手机,这个时候再看到一些比较消极、负面的报道,今夜更是无眠。你是否也感觉自己仿佛被这场无声的硝烟绑架?是否有不敢看但又忍不住想去了解相关情况的矛盾?如果有,那么老师则建议你,控制住自己那份好奇心,最好一日内浏览相关信息不超过1个小时,尽量关注官方信息,尽量在睡前少看相关的消息,毕竟在夜晚人们的情绪较为脆弱,少接触那些来历不明或者蹭热度的相关文章,这些文章很多都充满主观性,甚至是在“贩卖焦虑”,这些信息看多了只会增加你的恐慌感,甚至给你错误信息,让你无所适从。老师理解你那份关注民生国情的赤诚之心,也明白在现在人人自危的大环境下想去了解现状的好奇心,但每个人对负能量的承受都是有限度的,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弱小的心灵,不给自己本就紧张的心情增加负担,请停止你划拉屏幕的小手,舒展开你那紧蹙着的眉毛,去看一些可以让自己轻松的东西吧。

2.相信科学,不传谣不信谣,合理认识。

疫情当前,大众本能的恐慌成为传播谣言的助力,另一方面谣言的传播也会让恐慌扩散。这种恐慌是不可避免的,但越是如此我们便越是要努力克服这种情绪造成的负面影响。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真相总是与谣言鱼目混杂,若权威消息较少,人们更是会去捕捉一些“小道消息”来满足对信息的需求,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只关注人民日报、电视新闻等正规途径和媒体所报道的信息,同时保持清醒头脑和冷静的情绪,践行最合乎理性的防疫方法,不给谣言可趁之机。具体而言,应当认真做好个人防护,已经生病的人要听从医嘱对症下药,而不是盲目就医。要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与聚会,不轻信来历不明的防疫方法,不传播无法证实的虚假消息。不论是抵抗病毒、抵抗谣言还是抵抗恐慌,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当成一道防线,由此成为防疫工作的正面助力。同时也建议大家不要因为没有购买到口罩、酒精、相关药品就感觉自己仿佛“裸奔”在病毒之中而情绪紧张,甚至想尽各种办法获得,越是这样,你的恐惧与紧张越会加剧,百害无一利。

3.学会转移注意力和自我暗示,与情绪和解。

在前文中多次提到的恐慌、焦虑、紧张,以及当我们把太多的时间用于关注某种负性事件时,自然而然出现的压抑感、无助感,其实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这在文章开头我们也有提到。但是,如果这种情绪不断被放大或持续较久都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严重者还会出现厌世感、对周围人及政府、媒体感到愤怒等。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转移注意力和自我暗示,与自己的情绪和解。

首先你要认识到自己出现消极情绪是正常的,有了恐慌,我们才会意识到危险;有了焦虑,那说明我们对某件事有了紧迫性,可以促使我们有所行动。所以,当情绪来了,不妨先让它们待一会,冷静的反观自己所处的情况,理性分析。你也可以向身边的亲人、朋友倾诉自己的烦恼,如果哭能让你好受点就放肆哭吧,如果骂能让你好受些就大胆骂吧,如果说出来你可以轻松一些那就找一个可以理解你的人去说个痛快。不要过分的压抑和封闭自己,找到合适的方式把心里面的“浊气”好好排出去。还可以多看一看可以让你开心的电视节目、自己喜欢的书、找找有趣的段子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再或者你可以告诉自己,我不是一个人在承担这个事情、我有能力去保护自己和家人、这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勇敢的告诉自己我不怕!我能行!为自己打气,不要否定自我,给自己强有力的暗示,老师也相信,你可以!

4.学会用理性客观的思维看待这次疫情。

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因刚好碰上春运和过年而传播很快,传染性较强,但理性的看待其致病程度、致死率、治愈率及治愈效果,和当年非典比还是没那么可怕的。很多人也因自己近期身体有些不舒服、有些咳嗽、有点发烧就开始自己吓自己。“我是不是也被传染了?我是不是也得了那个什么新型肺炎?听说还没有针对性的疫苗,那我是不是没救了?我的家人会不会也被我传染了......”停停停!这个时候你应该想一想自己这段时间有接触过有“武汉史”的人或疑似患者吗?有做好防护工作吗?是不是只是普通的感冒啊?人家钟南山院士让你做好防护,但没让你谈“病”色变。现如今我们的医疗也在不断进步,科技也在不断发达,大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只要我们保持良好的免疫力,拥有积极地心态,做好基本的防护,春天很快就会来的。

5.让爱为你的好心情助力。

疫情爆发特别是封城之后,武汉的一举一动都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社会各界也都纷纷施以援手。大家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助人为乐”也有讲究。如果你有亲人朋友身处灾区、在医疗一线甚至是已被隔离或已经患病,“不怕说错话,就怕你不说”,请不要吝啬你的关心,让他们知道你与他们同在,他们并不孤独。同时也要注意照顾好自己,如果你自身都顾及不好,何来精力去帮助别人。况且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同学,普通的市民,保护好自己和身边人已是对这次疫情所能做的最大贡献。同时,如果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奉献一些爱心也是可以的,当然了,涉及到捐款捐物的,也要确认好对方的身份、来历,联系好当地的红十字会等组织,不要让自己的一份热心打了水漂。


  4

 疫情之下,生活调节助力美好心情


1.维持生活规律,助力好心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展到这个程度,大街小巷早已空无一人,大家都积极响应“居家”号召。一直宅在家里无所事事,你的生活节奏就很容易受到干扰。如果这个时候你的生活规律被打破,尤其是晚上不睡早晨不起,或者是不按时吃饭、只知道吃零食、少食缺顿,长此已久,你的身体会被拖垮,免疫力也随之下降。现在可是特殊时期,好的免疫力就是最好的“防护服”。同时身体的变化也会诱发或加重恐慌与焦虑。大家可都是明白人,破坏生活规律这种毁坏身心健康的事情我们可不干。

2.坚持适量运动,改善情绪。

我们常说运动不仅能改善身体健康状况,更重要的是运动能改善情绪,促进心理健康。虽然现在不能出门,但是在家同样可以进行锻炼。大家可以在家跟着keep等运动软件做做操,还可以叫上爸爸妈妈一起跳跳广场舞,这样还可以增进你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减少代沟。适量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力,宣泄消极的情绪,达到身心平衡,获得满意的生活状态。规律生活配合适量运动就是我们面对危机、处理危机的基础保障。

3.合理利用时间,收获满满。

在这里建议大家可以趁此机会给自己做做规划,可以是短时间的也可以是长期的,最好可以明确自己的小目标,然后合理计划一下如何把这眼前现有的好时光合理利用起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制作一个时间表或者是任务清单,在家里也同样拥有充实的生活,让这个假期轻松但不清闲。


  5

 疫情之下,我特别关心你的心理感受


1.如果你本就是亚健康状态人群,你可能会更加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我没有接触传染源,我做到了基本的防护,我会不会有问题。当然如果你的身体确实出现了不适,还是要及时就诊。

2.如果你的身体已经出现了发热、咳嗽等症状,你要尽早就医,目的是为了尽快得到诊断,来进行相应的措施。当然,这个时候也不能因为自己症状轻就掉以轻心任其随意发展,这是对自己和他人不负责任的表现。同时,你也应该知道,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且要尊重和配合医护人员,特殊时期做到互相理解,保持耐心。

3.如果你的心理素质较差,或者本身就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这个时候你更应该按照以上的建议来做。此外,在对自己身体进行防护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心灵的保护。在这个特殊时期大家的身心同样在接受着考验。尽量不要关注那些负面新闻,不要觉得自己这是不关心国事,你只是在保护自己,这样做没有错。尽量不要一个人呆着,有情绪也尽量不要一个人承担,你值得有人去陪伴,有人去倾诉,这样可以给你带来安全感,感受到自己并不孤独。当然,如果你的内心一直处于煎熬,身边的人已经不能满足你的需求,也应及时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机构进行求助,不要怕,我们与你同在。

4.如果你是患者或者被隔离。请您一定要相信几点:全国最优秀的医疗资源都在汇集,你的病可以得到最好的治疗,你可以康复;如果你很担心,尽量与家人保持联系,获得陪伴和心理支持;如果你被隔离,那就耐心的等待,学会转移注意力,相信事情没那么糟糕;另外,一定记得合理饮食,规范作息,这是那打败病毒的基础。

5.如果你是医护人员。你们可能会暂时忘记自己的情绪,记得合理饮食,想办法多休息下,如果心理难受、被误解,要及时互相倾诉,互相打气,互相支持,相互肯定,这个时候同伴及家人的心理支持是最有效的,情绪来了,该哭的时候就认真哭!如果确实难以摆脱情绪困扰,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

6.如果你是医学生,我希望同学们不要因为这些事情影响你学习医学的决心,更不要觉得自己帮不上忙而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甚至觉得自己不够好而否定自己。“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的你还在成长,也在不断进步着,请你坚持自己的初心,坚定自己学好医学的决心,树立好自己的目标,不抛弃不放弃。终有一日你将厚积薄发,同样成为那一名守护人类健康的白衣战士!

7.如果你此时正在一线战斗,首先我要向你们致敬!希望你们可以照顾好自己,同样你们也不要忘记为自己加油,带着那坚定的意志,告诉自己:我是英雄,我可以!也请你们放心,全国人民都将是你们的后盾!


 

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对你带来一定的启发,也祝愿大家新年快乐!最后,再次向奋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的英雄们致敬!也感谢心理中心朋辈穆然协助撰写本文。







主编| 王慧敏

责任编辑 | 吴婷 张振香 王浩洋

执行编辑 | 于苏静 党文斌









今天点在看,明天变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